红木网





漫议“木材安全”:从事实与价值、跨国与大众传播的角度




2021-09-18         

 

“木材安全”话题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尤其是在天然林全面停伐的政策下,在“碳中和”被确立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的背景下,“木材安全”成为统摄国际木材贸易、国内森林培育、国内木业发展等重要问题的认知基点。

 

另一方面,“木材安全”被误读的例子屡见不鲜。“木材安全”这一命题成立的前提,就是默认木材存在诸多的不安全,越是放大这种不安全,“木材安全”议题的重要性反而会提升。这一议题一旦进入大众传播的领域,往往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这一议题也正被西方社会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定程度上成为污蔑中国发展的借口。

 

因此,“木材安全”成为杂糅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复杂概念,成为在跨国和大众传播中容易“跑偏”的敏感话题。

 

本文难以穷尽“木材安全”的全部深层逻辑,仅从事实与价值、跨国与大众传播的角度略作评议。

  

01  振聋发聩:“木材安全”也许是个伪命题?


近日,多家木材行业媒体发布或转发了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首席专家朱光前先生的文章《世界木材资源现状》。其中,对和“木材安全”话题相关的重要事实,给予了澄清与分析。


有些客观事实,与大众认知,以及传媒口风,是大相径庭的。

 

首先,地球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森林资源危机!


这么说的理由是: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预测,人类使用木材的需求即使扩大,采伐量也不会超过森林增量;工业人工林用占全球森林3%的面积,满足了世界原木35%的需求,近年来世界人工林面积扩大,已能提供全球一半的原木产量;以科学的森林经营,世界森林的10%就能满足全人类纤维材需求。


简言之,地球目前不缺乏森林资源,正常的人类需求不会对世界整体森林资源造成破坏。

 

好像这不符合大众的普遍认知。很多人头脑中的刻板印象是:森林是稀缺的,人类是贪婪的,地球是可怜的,经济发展是危险的。

 

为何会有这样的认知冲突,后文再谈。

 

其次,疫情期间世界木材价格大涨,本质上不是一个木材资源问题。

 

既然森林的体量充足,那么,“木材安全”可能发生在生产和供应环节,2021年春季,日本和西方媒体提出了全球“木材危机”的说法。


中国因较快地复工复产,并以“新基建”作为推动内循环的重要抓手,基础建设规模仍将持续增长。从A股市场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建筑类龙头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普遍实现了营收、每股收益和新签订单的三增长,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基建仍将是拉动国内工业木材需求的主力军。

 

这会延伸出两个问题:


第一,在木材生产运输环节发生的阻滞,会进一步加强供需不平衡,形成“危机”的表象。


第二,在中国的木材需求放大的过程中,西方保护主义的组织或舆论,会借机进行别有用心的“归咎”。

 

其实通过对世界木材资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次所谓木材“危机”,其实是一个暂时的“新冠行情”。

 

朱先生在其文章中指出:世界木材资源没有大的变化,当前木材价格大涨主要由疫情引起。一是疫情造成劳动力不足,使原木和板材产量下降;二是疫情造成物流不通,运价上涨;三是美国经济下滑,印钞防水,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最后,假如推演国家间“物资封锁”这种极端情境,木材缺口的风险在可控和可接受范围内。

 

朱先生指出,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国外要封锁的是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粮食等物资,大部分木材需求不是刚性的。从国家安全角度讲,木材与上述物资并不属于同一个战略高度。

 

综合上述事实及论点,木材安全的真相与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南辕北辙。大多数人头脑中的“木材安全”,其实是“世界森林相当稀缺、木材缺口相当严峻、没有木材后果相当严重”三个分论点的总和。很遗憾,如果从这三个角度解释“木材安全”,那“木材安全”就成了伪命题。


02  大众传播:被误读的木材

 

可以说,上述的数据以及权威论断,与我们多年接受的“森林恐慌”信息体系大相径庭。一直以来,民众被缺谬信息所误导,头脑中常常埋藏着一种包含误判的“事实价值混合体”。

 

事实层面,很多人认为:地球的森林面积很小,树木很少,森林长得很慢,树木砍一棵少一棵,现在快砍完了;砍伐树木会影响到生态平衡甚至会带来物种灭绝,直观上很多小动物因此没有了家。

 

价值层面:我们必须爱护地球,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侵犯是一种“原罪”,伐木是对树木生命的剥夺,总体来看,伐木有罪。

 

从传播的受众角度看,“使用与满足”效应普遍存在,意思是:受众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功利的需求或者情绪的需求)去取舍不同的信息,大众接触媒介的活动,其实是对自己物质或心理需求的满足。那么,大众也很容易以高尚的道德感为心理需求,去取用存含谬误的信息。

 

一句话,大众宁愿相信“森林匮乏”,去维护“爱护自然”的价值判断,并获取与动植物共情的情绪价值。

 

当移动互联网开始用算法推送读者更乐于接受的信息时,我们看似在阅读,其实是在强化原先的自己。桑斯坦指出,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


就在20219月,一篇热文出现在各大新闻客户端上,题目是《专家称:人类在未来百年内消失的可能已经达到了90%,有何依据?》这篇危言耸听又充满常识错误的文章居然得到广泛传播,且网友纷纷留言互动,却没有一人指出其中显而易见的谬论。


文章充满了“一项科学研究”“某研究人员发现”等毫无出处溯源和科学依据的语句,其首当其冲的观点是:由于地球森林破坏严重,所以人类将于百年内灭亡。作者声称,“有科研机构考察研究发现”,人类发展之前,地球上具有约600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但现如今森林已经被砍伐到还剩下不到4000万。从2000年开始至2012年这段时间内,平均每年会砍伐掉2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并且如今还是依然保持上升趋势。

 

且不说上述段落没有一项数据是正确的,其中“人类有罪”的设定更是昭然若揭。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从藻类植物开始出现,到冰河世纪前过于富余的氧气,再至数次生物大灭绝,在自然界的惊天变化面前,人类正常木材消费施加的影响微乎其微。

 

用情绪代替思考,反而更容易在互联网时代获取流量。很多网友愿意把“(人类灭绝)快点到来吧”的留言顶到榜首,也不愿意甄别其中的真伪。

 

“末日美学”、极端环保主义、资源本位主义等情绪的支配下,“森林恐慌”其实更符合大众的偏好。


在对森林资源、木材安全等问题认知不清的前提下,社会上很容易出现“抑制木材消费”的观念和政策。事实上,这很容易导致木材行业发展萎缩,并由此偏离木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给经济和环境带来双重的压力。


03  国际舆论:“木材危机”的背后

 

“木材危机”的话题与情绪,在国际舆论的战场上,经常成为针对中国的工具。

 

当下,中国的确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之一,中国通过国际贸易的规则,遵循木材出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平交易的定价原则,每年进行一亿立方米左右的进口,这一进口量,相当于世界森林蓄积量的1/4000

 

这一切,在西方媒体的口中,经常被描述为:中国正在“吞噬”全世界木材;向中国出口木材正在牺牲本国木业;中国人毁了橡树林;等等。


也有少数清醒的西方网友留言指出:向中国输出的木材,难道是中国抢走的吗?不是卖给他们的吗?

 

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受的破坏,本来和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也被稀里糊涂甩锅给中国。仿佛中国进口了一些高纬度的木材,就隔山打牛一样破坏了热带雨林。


对此,朱光前先生根据公开的数据进行分析,也旗帜鲜明地指出:热带雨林破坏与中国进口无关;热带雨林减少主要是管理问题,国家贫穷,毁林开荒,一些国际NGO组织恶意炒作归咎于中国,这是污蔑。

 

其实不难看出,“木材危机”看似是一个产业问题,但经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为呼之欲出的“中国威胁”论调提供炮火。

 

某些西方媒体口中的“中国威胁”,可能指向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然而其中最无聊也最无理的一派,说的其实是:中国只要存在,就是威胁。

 

中国人口多,经济体量大。所以,中国买啥,啥就缺;中国卖啥,啥就多。

 

就差一句话:中国连呼吸都是错的。

 

一个国家的呼吸,其实就是碳排放。2009年,当某些国家要求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碳排放减额分配,而无视西方国家人均碳排放已经高高在上的事实,丁仲礼院士就曾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发出终极一问:


中国人是不是人?


“木材危机”的语境下,中国较大的木材进口总量,也被上述同一个歪理所绑缚:中国不能以“人均”的标准享受发展机会和生活福利,否则就是威胁。

 

事实上,中国的人均木材消费量仅为每年0.4立方米。这一数据,世界平均是0.61立方米每年,美国则为1.73立方米每年,是中国的4倍。

 

事实还有更复杂的多面。


中国同样是木制品出口大国,很多木材在中国经过劳动者的汗水洗礼,最终木制品的享用者仍在国外。


中国木材进口的来源国,往往是木材供给增长的国家,如俄罗斯、芬兰、德国等。


20年,中国森林覆盖面积持续增长,为全世界的碳平衡做出贡献。换算一下,中国以全世界6.4%的陆地面积,承载了全世界18%的人口,并致力于在这样的资源禀赋下实现森林蓄积量的巨量提升,未来实现“碳中和”。在“西方人也是人”的前提下,按“人均”标准给他们布置同样的作业,他们无法完成这样的目标。

 

才是中国雄心的本来面貌。

 

04   客观看待“木材安全”

 

综合上述三个角度,“木材安全”的对立面,不是“森林匮乏”,更不是“木材战争”。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木材的供给平衡以及木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这一矛盾的解决,“木材安全”,理应为这一目标服务。让人民享受更充分、更高端的木材产品,需要木业人的保驾护航。

 

从国际视角看,安全、高效、合规地获取海外木材资源,仍对我国的“两山”共赢具有重要意义;尊重木材来源国绿色发展的要求,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木材供应链,才能体现“一带一路”作为绿色之路的境界,为共建人类共同体做出贡献。

 

深耕于境外的中国木材人,应为这样正本清源的“木材安全”做出贡献。

 

从形式上看,我们深耕在森林资源所在国,依据该国的公司治理要求以及政策法规而设立运营,与森林资源所在国的商业环境融为一体,与森林资源所在国的木业战略深度磨合,长期朝着“本土化”的目标前进。


从本质上看,我们面向中国需求,以保障中国木材供应为己任,受益于中国政策,也奉献于中国的战略,在可预见的未来,融入并丰富“一带一路”的伟大事业。

 

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力于做到:让青山绿水更富魅力,让木业发展更有内涵,让美好生活更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