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之下,更需冷思考。
在各种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也让一些红木企业看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以确保终端市场的竞争力。
踏上品牌化的道路
“不唯材质论,不唯红木材质论,我们这个行业天地还是很宽的。”曹新民老师指出,“我们现在还是要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品牌的背后是设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品牌建设已经成为红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品牌是价值的载体,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对于红木企业来说,也是在终端市场卖出高附加值的一大助力。创新材料和工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精细化企业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等,这些都可能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给红木企业创造提升的契机。
“我们要把红木家具当做一个现代化企业来管,原来是为了做家具而做家具,两夫妻请木工一做,马上就可以卖出去。现在要精细管理,要做品牌,这才是符合消费群体的一个企业。”前述红木商家刘总说。
回归好产品的本质
如今,新消费模式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消费方式,现在的他们更愿意买的是品牌和质量,而不是买价格。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都在不断提高,而且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的消费特征也日趋明显。
陕西经销商杨总表示,当前我们主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盈利问题。涨价不可避免,我们与企业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也要让客户理解。他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对品牌认可,对经营者人品认可,对产品认可,即使价格上涨,他们也会接受。因此,我们应该以更高的品质来应对涨价,而不是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降低成本。”
邵湘文大师也说到,我们要给市场提供的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如果产品足够好了,不用担心消费者不买单。
彭亮教授认为,红木作为地球上的珍稀硬木资源,本身就是很宝贵的资源,它不能做成普通的商品,而是要做成有高附加值、高美学、高艺术、高工艺的精品,“红木家具企业一定要改变,注重产品研发、美学生活追求,真正让红木家具成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当中的代表。”
不管有没有疫情,有没有原材涨价,对于红木家具企业,无论如何,认真用心地去做产品才是王道。在曹新民、许美琪两位老师给出的对策中,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需要进行精益加工生产,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保证原材料供给的正常运行,此外要加强木材功能性改良应用,这些都能降低原材料成本,也是绿色环保的;第二,通过创新设计和精工细作提高工艺的附加值,以平衡由于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上升。红木家具价值主要不是通过材料的昂贵来实现,而是通过设计和工艺来实现;第三,不唯材质论,不唯红木材质论,跳出“红木”的圈子,除了传统的红木用材外,应该大力拓展优质硬木的开发。
而反观红木家具企业,也有不少优秀做法值得借鉴。如国寿红木与巧夺天工红木,很早之前就建立了原材料仓库,储备大量木材,并且也在考察适合做家具的国标红木,针对不同木材特性,改良生产工艺。就像今年3月,国寿红木在东莞名家具展上推出微凹黄檀新品,以丰富的产品线打造更美好的家,得到了行业内外关注。
中信红木也正在积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尽量避免将成本压力转移给经销商和消费者。如:产品结构性调整,提升新中式及新材质产品占比;新零售渠道全覆盖,提升营销效率;商学院帮扶常态化等等都是应对成本上涨的手段。
又如居典红木,推出带“产权证”的红木家具,让消费者有源可溯、有价可保、有证可依。红木家具“产权证”上,可以轻松识别红木家具的材质与工艺等情况,保证消费者买到的红木家具是真材实料。而通过“产权证”这个强心丸,消费者更安心选择红木家具。
雄业红木则持续深耕3个源头:一是木料源头,国外源头采购,以更低价钱储备优质木材资源,只有储蓄池够大,才能平衡价格波动;二是生产源头,向生产要利润,通过设备提升,管理能力优化,加强品控和效率,有空间让利市场,品质更加稳定。三是销售源头,注重终端需求,做出与市场高度匹配的产品,从而加快产品流通效率并产生较高溢价。
对于红木家具企业,稀释成本上涨影响的方法有很多,产品涨价也不是唯一的可行路径。说到底,要从红木家具的特殊属性与本质发展出发,引用巧夺天工红木营销总经理陈树娟说的:我们要抱有积极的态度,始终保持一种匠心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将珍贵稀缺的红木资源价值最大化,把红木家具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做成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品。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话也许说的沉重,但当中的道理正是我们红木家具企业及从业者所要读懂的。换句话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红木家具企业要在这片“涨”声中保持冷静,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跳出来,聚焦产品品质、品牌建设与营销,塑造品牌影响力,才能过得更好。
(来源:第六十一期《品牌红木》杂志 梁晓珩∕文)